在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之际,中建三局二公司浙江公司打造的杭州仁和净水厂项目以科技护安全的硬核实力连续刷屏行业视野。6月27日至 30 日,该项目相继承办杭州市2025年智能建造创新周观摩会与浙江省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宣贯会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现场观摩会。两次活动吸引了行业协会、住建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建筑企业及行业代表200余人现场参与,线上观摩更突破24万人次。成为展示建筑业安全、智能、绿色、高效建造水平的重要窗口。
聚焦安全生命线,打造有限空间作业“浙江样板”
安全生产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次省级观摩会核心聚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这一重大风险防控领域。仁和净水厂项目作为大型地下密闭空间施工的典型代表,在现场生动演示了其“科技赋能、流程严控”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铁律,广泛应用智能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控环境,配备先进应急救援装备,并通过VR安全体验强化人员意识。项目创新应用的“永久性渠道底模+现浇组合”免支模施工法,成功在不足1.5米的狭小双层渠道空间内实现精准安装,显著降低高空、密闭空间作业风险40%以上,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管理“硬核”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现场部署的安全巡检机器人成为智能安防的硬核力量。该机器人搭载AI视觉识别与红外传感系统,可24小时自动巡检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设备运行状态及人员操作规范,实时生成隐患预警报告,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3倍,实现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升级。
创新驱动智能建造,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仁和净水厂项目是杭州市重点民生工程,也是中建三局二公司浙江践行“智能建造”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项目深度融合BIM技术、智慧工地平台与先进施工工艺,实现建造全过程数字化、精细化管控。观摩会重点展示了多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
1.结构创新:作为“全地埋式净水厂+上盖水科技产业园”复合体,项目采用箱体与上盖框架结构耦合技术,高效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上盖部分将打造集环保宣传、科普、研发、休闲于一体的“鱼水相融”新时代水科技产业园。
2.工艺创新:水处理核心采用国际领先的“多段回流AAO+MBR膜池”工艺,出水水质将率先在全国达到“准三类水”标准,中水回用率超50%,深度处理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工艺,且大幅减少占地。
3.工法创新:除免支模法外,项目创新应用“试压桩桩帽一次成型”工艺,攻克传统做法的复杂低效难题,节约工期7~10天;在大型箱体结构施工中,采用“全跳仓法”及基于Midas FEA的智能施工模拟,有效消除温度裂缝风险;创新性复合式封堵工艺保障了满水试验的高效性与经济性。这些创新实践累计节约模板人工成本约40%,缩短整体工期25%~30%,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坚守质量强把关,铸就民生精品工程
项目团队始终秉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核心理念。观摩会通过实体样板展示、标准化工艺讲解、智能监测系统演示等,全方位呈现了项目在质量管控、绿色施工方面的卓越成效。项目负责人表示,连续承办高规格观摩会是荣誉更是责任,团队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力打造“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的精品民生工程,为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改善水环境贡献力量。
力争全国典范,贡献“余杭样本”
据悉,仁和净水厂项目总建筑面积20.89万平方米,包含一幢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全地埋净水厂、地下室及上盖工业用房。该项目以“技术创新、集约用地、生态友好”为核心,着力打造全国首批3.0版本“全地埋式净水厂+水科技产业园”的新范式。特别是在安全智能建造、土地复合利用、高标准出水水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系统做到重大突破,为国内净水厂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余杭样本”,对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促进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于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