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调试完毕,可以起飞......”随着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输配电运维班班长陈锜一声令下,一架M300RTK无人机搭载L1激光雷达直冲云霄。8月23日,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在35千伏可鸿线,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自主开展“点云”数据采集及三维建模工作。
自动定位、激光扫描、建模成像...搭载着激光雷达的多旋翼无人机,在输电线路通道上方边飞行边采集数据,五分钟不到,一幅精彩的全彩三维模型便呈现眼前。
此次开展建模工作的35千伏可鸿线总长14.84公里,共有43基杆塔,该线路绝大部分位于植被茂密的山区,线路存在交叉跨越、同走廊等情况,环境复杂。“以往线路巡视主要依靠人工、可视化监控以及无人机手动巡检,工作效率较低。”陈锜介绍,“无人机激光建模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线路智能运检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现在巡检时,无人机可以根据建模编制的航线任务自主对各类设备进行360度无死角精细巡检,大大缩短巡检时间,提高工作质效。”
相比搭载可见光或红外相机的多旋翼无人机在线路日常巡视、保供电巡视、灾后巡视等作业中的重要辅助作用,激光建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转变,搭建了更加直观的分析决策平台,为后续更具针对性的电网运检措施制定奠定了基础。通过高质量的三维建模分析,可以得到线路通道内导线弧垂、跨越物、树线距离等精确信息。不仅如此,对三维建模的延伸应用还可以进行无人机自主精细化作业航线规划,最终形成一人一控多机的智能巡检模式,较手动飞巡可进一步减轻人员压力,提升巡检效率。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主动脉,承载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使命。下阶段,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将继续聚力“四零”目标,不断深化无人机技术探索,通过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在线路运维、辅助检修等方面的应用,提升运检智能化程度,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