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展厅一楼,数种图案构造的青铜镜礼品整齐地摆放在礼品架上,有栩栩如生的龙虎麒麟、翩翩起舞的凤凰朱雀、活灵活现的奇神异兽,还有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其大小造型、曲率半径、制作工艺等看上去十分精致讲究。
图为鄂州市博物馆里的古铜镜。新华网发
鄂州,素有“古铜镜之乡”美誉,是古时与洛阳、绍兴(古会稽)、徐州齐名的“全国四大产铜铸镜中心”。除了民间收藏的古铜镜,仅鄂州市博物馆藏品就多达3000余面,涵盖战国至明清各个朝代。
1995年,鄂州市成立博物馆文物复原复制研究所,开展古代青铜镜、青铜斝、鼎、尊等青铜器范铸工艺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青铜镜生产工序。仙有生随师傅董亚巍从陕西咸阳迁至鄂州工作,以唐朝前的出土器物为模板,根据古籍文献进行研究和试验。
青铜镜是断层的工艺。经过多年实验反复摸索,董亚巍、仙有生逐渐掌握了青铜器范铸的18道工序,包括制模、泥范造型、泥范焙烧、合金配制及熔炼浇铸、铸后加工、透光等,并先后复原复制出600多个品种的古铜镜。
2005年,鄂州古铜镜复原复制第一代传承人董亚巍退休回到陕西,仙有生作为第二代传承人,继续在这门技艺上深究。
2016年,鄂州市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被列为第五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为仙有生铸镜。新华网发
仙有生介绍,古代铸镜的方法,被称为“范铸法”,先用泥塑造出模型,在镜子背面雕塑出各种花纹图案或者文字,等到阴干以后,再烧制成母模,再用母模翻制泥范,同样要阴干烧制,接下来再熔化合金,浇铸到范模里成器。
因为炎热天气会让铜原料在范模里不受控制而变形,仙有生一般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浇铸青铜镜,夏天做加工毛坯。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成功制作出完好无损青铜镜的几率也只有60%。
仙有生说,如今青铜镜制作采用古代青铜镜范铸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1比1还原古法工艺和原料配比,以鄂州出土的战国至唐代铜镜为模本,经过制镜范、浇铸、刮削、研磨、抛光、开光(用锡汞齐)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有时生刮削前后会进行热处理。这其中,每一步都是手工制作,从黄土加工到原料配比,每一个细节都是古法传承。
图为仙有生铸镜。新华网发
传承古法,也有创新。董亚巍和仙有生采用现代耐火砖砌窑,将进火口设置在窑内上部,将出火口留在窑内底部,采用鼓风机迫使火焰在窑内“上进底去”,烧制出的器具既能彻底脱水,又不会烧坏。“这一独特设计被命名为鼓风倒焰窑,并获批国家专利。”仙有生说。
仙有生现在的目标是寻找并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起初,他想把手艺传给儿子,可儿子不太感兴趣,“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个苦活累活,需要许多年的耐心历练,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很难坚持下来。”
去年,儿子考上大学选报专业,仙有生出于“私心”,建议他选择软件设计,“镜里有乾坤。我想让我儿子学成后,能设计出制作青铜镜更多图案的软件,努力开拓市场,将古人的好东西一代代传承下去。”仙有生说。(刘晓丽、吕晴、肖俊、粱怡青)
图为鄂州市博物馆展示的古铜镜样品。新华网发